連續不短的一段時間看了好些推理小說,自從亞森羅蘋和福爾摩斯全集(注音版),這幾個月大概是看最多的另一個時期,推理小說通常有節奏明快,故事流暢的特點,寫得好的一打開書本就很難中斷,非得等兇手現形不甘睡覺,所以少有聽說誰會把偵探小說當床頭書的,身為阿嘉莎。克莉絲蒂小說贊助者的同學每次都用很崇拜的語氣說:「真是令人想不到的結局呢,可是真的很合理...」,老實說,從以前到最近的阿嘉莎和艾勒里。昆恩,都只是抱著看故事的心態,雖然很期待故事的發展,但才不會跟著去想到底誰是兇手,有什麼蛛絲馬跡可尋,也就是說,等著作者公佈答案比較快,看完後唯一的想法也只是,嘿~~這本小說還挺有趣的。

 直到接觸了宮部美幸的「火車」,才見識到推理小說也可以有這樣深刻的表現方式,(剛好另一位同學收了宮部美幸大部份的作品,又得贊助者一使得可以一次看個過癮,連續看了「火車」「繼父」「追捕史奈克」「鄰人的犯罪」「魔術師的耳語」「模倣犯」「理由」「level 7」和「龍眠」。

那天特地去書局翻了下推理小說推薦的相關書藉,建議宮部美幸的書先讀「模倣犯」,再讀「理由」,至於其他,對推薦者而言大概不算經典,並沒有更深入的推介。不過因為閱讀方便性的關係,第一部是在圖書館借的「火車」,而後則從最薄的開始看,「模倣犯」反而放到後面才讀,也幸好如此,否則先看「模倣犯」,其後的幾本不知會不會感覺相形失色。 

宮部美幸大多數的主題常見的社會問題,由於日本和台灣有某種程度的相似度,有一些很顯然的是台灣也正面臨到的問題,如「火車」講的信用卡,探討了卡奴的產生,到底是那裡出了問題,還有會出什麼問題。現在一片搶救卡奴的呼聲中,夾雜著自己必須為自己做的事負責和銀行為賺錢不擇手段的不同聲浪,但背後的問題應該不只是高利率和只要享受不要負責這麼簡單。 

「模倣犯」由於篇幅大,所牽涉到的問題又更廣了,在殺人事件中,對於警察、媒體、受害人、家屬、加害人和一般民眾在當中的角色扮演都兼顧了,因為是日常生活可能碰到的事件、人物,所以讀起來格外有一種,「沒錯,就是這樣」的感覺。宮部美幸甚少主觀的告訴讀者何謂善惡,他只是描寫,讓讀者從各自身處的境地和心中信念來判斷,沒有絕對的是非對錯。 硬是打破平常的生活習慣,看完已經是接近二點半了,在本書中,很早就知道兇手是誰,但即使偵探小說最重要的關子都不賣了,還是能吸引人一頁一頁的往下翻,因為還有許多比破案更應該關心的東西。

宮部美幸對於這些描寫很能打動人心,當我看到「他們憑什麼以為自己知道」 (他們是指媒體、警察、一般人,反而沒有包含直接受衝擊的關係人) 心裡突地跳了一下, 是啊~我們平常不就如此嗎?媒體捕捉到一些什麼,總是能自己編出一齣一定就是這樣,我們的推理合理得不得了的情節(最好是還打上獨家啦),再請帥帥的記者先生、美美的記者小姐們賣力演出一番,就算最終案情急轉直下,事實與他們推論的方向完全相反,他們也能照樣若無其事的檢討別人,更不用說對於當事人的家人朋友所做出的搔擾行為了,再不就是為了搶「獨家」想盡法弄到極機密文件,也不管那所謂的機密文件,是否犯法,或者危害到社會安全。更有甚者,也不用去跑新聞了,直接引述普遍為大家所詬病的八卦報紙、雜誌的新聞內容做為頭條。

而民眾對於這些新聞,由於事不關己,也可以隨著媒體的報導轉向而隨時修正自己的意見。現在的新聞,除了八卦,真不知還剩些什麼? 讀「模倣犯」,只能說從頭到尾心情都很沉重,不管是那一方面。即使最後兇手伏法,因為此事件受到傷害的人,他們往後漫長的人生還是會傷痛,雖說時間能沖淡一切,但心裡總有一方缺口無法復合吧! 「追捕史奈克」和「魔術師的耳語」也同樣的道出了許多無奈的問題,「鄰人的犯罪」和「繼父」則一改沉重的風格,在犯罪行為中表現出多個性格可愛的角色,這兩本書可以看到盜亦有道和善意的謊言有時是讓人不那麼討厭,尤其「繼父」裡那對雙胞胎真是可愛到連盜賊心甘情願讓他們拗。 宮部美幸的小說是就算再讀一遍也會覺得很好看的「推理小說」 

04/06/200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eim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