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其實我一直在期待「金氏世界紀錄」的人回信給約翰的,不管是拒絕還是安慰,至少有一個回應,那對約翰來講應該很重要。

在閱讀的過程中,對於這位十一歲的小男孩,我總是心疼多過於想責備,基本上他所有「不乖」的行為,都是事出有因的,他只不過是外表長得比一般人成熟點,包括父母在內的大家就要求他心理要跟著長大,都忘了他才十一歲,骨子裡可還是一個十足十的小孩,他需要被擁抱,需要身體間相互碰觸的溫暖,卻常因過於成熟的外表而遭到拒絕,尤其他最愛的母親,總在一些微妙的時刻突然拉開距離,看得出來約翰因此很受傷。

一開始是全家人一起閱讀,和樂融融的畫面,看似完美日子的假像,沒有多久即被打破,鏡頭一轉除了面對殘忍的殺貓事件,還因為父親的不坦率,祖母沒有說實話和母親善意的欺騙,一連串不同原因的謊言,約翰感受雖不盡相同,卻讓相信自己有測謊能力的男孩更堅定的以為,自己真的會因為測謊這個能力而登上金氏世界紀錄,於是他更加敏感的隨時探測別人是否說謊,最後連自己也說起謊來了。

不只在家,即使在學校,約翰也因為與眾不同,而幾乎沒有朋友,唯一可稱得上朋友的布蘭登也因為種種原因而漸行漸遠,甚至轉而欺負他,這樣孤獨的一個小男孩,看似平靜無波的生活下,心靈卻因為許多小事的集合而暗地裡波濤洶湧。

其實有很多斷落,我不知要如何看待,包括約翰告訴母親他父親到樓上女人家過夜的事之後,他父親和母親的反應,當他母親說「與其承受內心的折磨,不如對真相一無所知,日子比較好過。」時,我不禁想著,若事實就是如此,難道是約翰的錯嗎?之後約翰拿枕頭悶住母親時,心裡真實的想法為何?再次看似和樂融融,一起回到奶奶家後,過著和以前相同生活的結局,在那之後又將如何?

一個有妻兒卻不想工作,希望有錢的母親可以供養他們的男子,卻有一位有錢但抱持著「生兒育女不會讓女人變聖人,而且為兒女犧牲太多的人多半會後悔。」想法的母親,身處在價值觀常有爭執的家庭中,再加上本身長相異於同年齡的小孩,這樣的環境會造就出怎樣的孩子,實在值得深思。

這本書包含很多「心理學」層面的東西,而我唯一修過的心理學課程是「商用心理學」(教商店怎麼賺客人的錢^^"),所以只能就自己的觀點來看待這一家子,不管怎麼說,像約翰一樣長得較特別的孩子的聲音,是需要被傾聽的,而且很重要的是,即使面對的是孩子,家庭間有重大的決定也要讓他了解,否則他們內心的不安可能會導致出現不尋常的行為,在本書中約翰會詢問注意父母的一舉一動,只是因為他在乎,他的父母卻對他的行為充滿反感以及說出許多負面的評語。再則在孩子心目中,不管是否為不想傷害別人而說,謊話就是謊話,察覺到大人常常說謊的話,每個小孩都可能成為「測謊機小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eim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