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9f9052.jpg 

 
賴比瑞亞 - 既不是強權國家也不是觀光勝地,台灣媒體對她的關注意願本來就不高,一般民眾也就跟著沒有多大興趣,而且說真的賴比瑞亞離我們實在太遠了,非洲的國家那麼多,誰會知道她在那裡啊?我想大概2003年與台灣斷交時媒體有過曇花一現的報導,也是大家聽過最多次這個國家的一段時間,於是對大多數人來說,這個位於非洲而且曾經和我們有過邦交的國家,我們對她的了解繼續空白也就情有可原了。(以上是個人掩飾無知的藉口^^)

「我的家在蜜糖灣」是海倫‧庫伯回憶2003年以前的生活,因為焦點放在賴比瑞亞,她的父母又分別來自影響賴比瑞亞政治歷史非常深的兩大世家,唸完這本書,對於賴比瑞亞的近代史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故事從1973年庫伯一家搬到蜜糖灣說起,那一年海倫八歲,生活中雖然有水鬼、有惡棍還有偷心賊的潛在威脅,但有更多親朋好友往來、社交生活的趣味,父母親還為了她收養了一個巴薩族的女孩 - 尤妮絲。

因為祖先的庇蔭,身為「剛果人」 - 賴比瑞亞的後來移民(相較於原住民,剛果人指的是19世紀初被美國解放並送回非洲的黑奴)和既得利益者,海倫及其家人一直過著上流社會的生活,蜜糖灣也本該如其中文譯名,承載著海倫‧庫伯如蜜似糖的童年回憶,卻在1980賴比瑞亞發生政變的那一年,使得一切都變了樣,庫伯一家遠走美國,尤妮絲留在賴比瑞亞,接著而來的是頻仍的內戰,面對殘敗不勘的祖國和異父母姐妹尤妮絲,海倫則選擇刻意的遺忘和逃避,她以美國記者的身份遊走世界各國 - 只除了賴比瑞亞。

但刻意的遺忘和假裝不存在都只是自欺欺人,心底的那股鄉愁總是蠢蠢欲動,終於在一次攸關性命的採訪任務中,海倫決定該是回賴比瑞亞一趟的時候了,故事就結束在海倫和尤妮絲一起面對了過去,至於未來似乎還是一段很長的故事.....。

全書以海倫‧庫伯所見所思所聞寫成,從她八歲小女孩的視野,一直到她長大成人對整個家國親人的想法,因為她生於貴族世家,對於相較之下較為弱勢,卻在政變中佔有重要地位的另一群「鄉民」(原住民)著墨甚少,而且即使她們逃難到美國,也過著比我們一般以為的「難民」要更好的生活,在這段時期使海倫看到了許多,也藉由寫報導抨擊了美國社會上的不平等不公義現象,對比了她在賴比瑞亞的前期生活,可說是百感交集吧。

但庫伯家的女人們對生活突如其來的轉變而做的應變,那種韌性讓人不由得佩服,海倫姐妹和尤妮絲之間的情誼,是那麼揮之不去的細膩,而海倫‧庫克的自白,誠實寫出自己的想法,以及各個時期心境的轉折,配合上賴比瑞亞緊張的情勢,讓人急切想要知道書中人物的遭遇,賴比瑞亞政變的後續,以及最重要的,如何把她曾經丟掉且以為已經失去的愛找回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eim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