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jpg 

不論書或電影,尤其越是暢銷的類型,讀著看著總會在某些段落感覺似曾相似,於是看多了以後,對於那些像套了公式生出來的作品,難免會覺得了無新意,或許還會邊看邊嘀咕:弄個產生器跑一跑就好了。(比較讓我不解的是 - 安達充一模一樣的梗一再重複使用,卻還是覺得很好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儘管英雄的故事有千百種,但實際上,它永遠都是一場旅程。」(P.33)
於是這一場旅程,在《作家之路》中被加以詳細的歸納、分析,告訴讀者、觀眾也告訴想嘗試寫作的作者,都是在同樣的架構下,為什麼某些小說、電影會特別受到青睞,是那些特質被強調了,那些情節讓人感動,正所謂戲法人人會變,巧妙卻各有不同。

全書共分三部:
第一部/旅程地圖 - 簡單的闡述一個故事大約會有那些基本的橋段和角色類型(原型)及其之間的關係。
第二部/英雄旅程各階段 - 根據第一部列出的架構,為故事加上骨血,包括旅程的各個階段如何銜接,順序如何安排,各個角色如何轉換。
第三部/回首旅程 - 用「鐵達尼號」、「獅子王」等數部受歡迎的電影為例,告訴我們他們是如何妥善運用「英雄旅程」的各項設定。

閱讀本書最有趣的地方,大概是接受作者的建議,找一些自己喜歡的小說、電影或漫畫,隨著英雄的旅程,一步一步的驗證,看似截然不同的主題運用書中提出的概念,一再創造出受歡迎的故事。

在看這本書時,最常拿來相對照的是很愛的漫畫《棋魂》,一直覺得圍棋這種很靜態的題材,還能夠這麼受歡迎實在很厲害,甚至還掀起了一陣學棋熱潮(某同學的棋藝最近如何啊?)。因為要說熱血的話,運動是絕對的首選,怎麼想都輪不到圍棋,但對照《作家之路》的各個階段就會發現,《棋魂》的確符合了大部份的節奏...由此可知,只要運用巧妙,就連一般人認為難以發揮的主題,也會獲得相當的成功。

由於《作家之路》一開始即擺明了是英雄的故事,所以適合拿來驗證的故事最好偏好萊塢式的,劇情越是高潮迭起,關係越是錯綜複雜,角色越是多變,越容易揮灑,要拿保羅‧奧斯特或卡夫卡式的作品來驗證就不適合,而最近讀的《幾米故事的開始》,是幾米談他繪本創作的心路歷程,算是另一風格的《作家之路》,幾米的作品也是很不符合本書標準的。

雖然《作家之路》走教科書路線,但作者舉出許多著名的例子,用大家熟悉的角色和場景來分析,使得本書讀來一點都不無趣,不論是想學習如何舖陳自己的故事,或單純想自己分析為什麼這部電影/小說會紅,不同目的的讀者,自可從中獲得不同的樂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eim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