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隱形人的畫像 ─ 
「有一天,生命還在那兒。...。然後,突然之間,死亡降臨了。」(p.3) 

作者由於父親的驟然去世,決定寫一些關於父親的事,追尋父親的以往、搜尋自身的記憶。
發現父親、發現自己、發現孤獨。 

父親因童年的悲傷經驗、成長的過程,使得他自絕於人世之外。
即使活著,也像隱形人般沒有存在感。

「獨居,但並非獨自一人。... 他的孤獨是一種退隱,使他不必看自己,不必看自己被別人觀看。」(p.21) 

始終渴望父愛的作者,一直通過各個方式尋求。

「後來的記憶:一種渴望。只要稍微找到藉口,我的心智總是隨時準備否認事實。我頑固地繼續渴望某種沒有賜給我的東西─而我最渴慕的,就是他注意了我...任何事─甚至是最微不足道的事─都是足夠的。」(p.29) 

但是,父親總是遙不可及。

「我想對他而言,世界是一個遙遠的地方,一個他永遠無法進入的地方,而我就在遠方出生,在所有從他身旁掠過的陰影中出生,變成他的兒子,然後長大,彷彿我只是另一個影子,在他半明半暗的意識中出現又消失。」(p.34) 

或許對他父親而言,兒子只是恰巧成為他的兒子,至於兒子和父親該有的親密關係,他不會也不願意去面對,因他也沒有可供對照的父親。 

於是追尋、拒絕、孤獨,直至死亡。 

父親的經驗,也使得作者想到自己和兒子的關係,想到過去、未來、出生、死亡... 

「父親死時,他寫道,兒子變成他自己的父親和他自己的兒子。他注視著他的兒子,在這男孩的臉上看見自己。他想像,當他看著男孩,並且發現自己正變成自己的父親時,男孩所看見的是什麼。」(記憶之書-p.121) 

記憶之書 ─ 關於記憶、關於巧合、關於孤獨。 

***************************************************************** 

其實不知如何寫心得,但被此書所傳達的孤獨深深震撼住。覺得這真是一本好書,所以還是推介推介。

這也是我讀的關於保羅。奧斯特的第一本書,之後看的「紐約三部曲」、「在地圖結束的地方」都能看到孤獨的影子。 

如果我們身邊一個很親近的人死了,那麼,在緊接著的幾個月裡,我們會相信自己發現了某種東西,那種東西─本來我們是多麼喜歡與分享啊─只有通過他的遠去才能得到發展。最後,我們用一種他已經不再理解的語言向他致敬。【錄自:班雅明-單行道】

 (07/20/200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eim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