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我總以為寇里多只是沒有根據的歌曲,而《基督山恩仇記》也只不過是一部小說。」(P.25)

當故事看完,才知道出現在第一章第一行的這兩句話有多真實,而第一章既是開始,卻也是「等待」故事即將邁入結局的章節。

「等待,卻要懷著希望!」

這是大仲馬在《基督山恩仇記》最後的一句話,用以終結艾德蒙。丹堤斯的一生寫照。

「等待」更是德蕾莎一直以來生命中的一部份。

拿《南方女王》與《基督山恩仇記》相較,其中的相似性似乎不能只以雷同帶過,就像金庸談到「連城訣」,狄雲在獄中得丁典授以「神照經」一事,連金庸自己都承認,是無意中順了這條思路(指法利亞神父和丹堤斯之間 - 見遠流版基督山恩仇記序論),而德蕾莎在獄中被人稱歐法雷中蔚的芭蒂罩著,並引領她進入書中的世界一事,也多有相似之處,更甚者她們還有一批價值不匪的寶藏呢,而《南方女王》和《基督山恩仇記》巧合的地方可不只一處,大概就像金庸所說,順著同一條思路卻也自然而然就走出自己風格來了。

《南方女王》是相當長篇幅的一本小說,作者分別以二條主線敘說,一是長時間追尋著女主角的腳步,欲幫她編寫傳記的記者,藉著他的訪談,讓曾經和女主角有過接觸的相關人士,不論是舊識、警察、獄方人員、記者、律師或對手...談論對女主角的看法,另一邊則是透過女主角自己的角度來呈現故事的發展,如此交錯進行,讓德蕾莎的生平一點一點拼湊,也讓讀者明瞭,相同事件的不同角度,藉著報導文學這樣一個手法,也讓原本可能流於平鋪直述的劇情顯得較為緊湊而不冗長。

德蕾莎這位寫下一頁頁傳奇的女人,出乎我意料之外的並非一開始就是歷經大風大浪,叱吒風雲的女強人,其實不管從一開始受到男友連累,驚慌失措不得已的逃亡,一直到十二年後選擇再回到故鄉「復仇」的德蕾莎,都令人感受不到太多強盛的氣勢,正如簡介所說:「她對權力沒有慾望,她所計算安排的一切,只是生存下來的必要手段。」
但隨著每一次重大事件的發生,都可明顯的看到她的成長,其中最明顯的轉折大概是她與她的三個男人之間的相處,可看出她對其中感情的投入有相當程度的不同,和在獄中遇到芭蒂,還有接觸書本以後整個想法可說是脫胎換骨了,當然經驗的累積更是促使她急遽成長最不可或缺的過程。

除了女主角這一條主線,這一本書其他部份,對於走私、吸毒、賄賂、洗錢、殺人尋仇、警方收賄、官員掛勾也令人大開眼界,書中處處充滿了以毒品為中心的下層社會風景,範圍涵蓋墨西哥及其以南、西班牙、摩洛哥到整個地中海,產品則由偷渡人口、私煙、麻藥到古柯鹼,那是我們所無法想像的世界,彷彿全部的世界所有的人都圍著「毒」這一個區塊打轉,不只公道不彰、正義不顯,想要求助於法律,卻要小心別反而成了送自己入虎口的羊,規則既簡單又明瞭,想要生存只能各憑本事,一切的一切都取決於「行規」。

從一翻開書到章節結束,不管是龍舌蘭或者是寇里多,小酒館或各階層的人們,總是那麼直接那麼色彩斑斕且龍蛇混雜,說這是一本俗豔的小說大概也不為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eim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