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jpg        


前一陣子看了「送行者」是日本片,以納棺師的角度看待死亡、亡者親屬的心情以及各種不同的人生,片子拍得莊嚴肅穆,也很感人,很符合日本人的一絲不苟形象。

「父後七日」則很台灣鄉土,穿插著父女往日回憶,很多劇情顯得戲謔荒謬,讓人感傷卻帶著笑。

後來在書店發現這是由一篇散文改篇而成,於是藉由這次機會又看了書,訴諸於文字整個感覺比較沒有那麼「俗」,而是多了一些溫度的東西在裡面。

一直覺得民間的喪禮很多奇怪的東西,尤其更早以前,荒謬的程度恐怕比之電影是有過之而不及,經有一段時間還流行過電子花車呢,只要經濟許可,且不過於誇張或花肖,一般人都願意把喪禮辦得「熱鬧」,其中的人情事故是頗耐人尋味,但若能從不同的角度來看這些東西,其實也挺有意思的,不致於只是反感和排斥。

關於愛、關於思念、關於死亡,我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面對,不論用何種形式表現,只要被觸動了,就會有共鳴,「父後七日」只是用台灣人最熟悉也最禁忌的一場儀式來書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eim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