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所以我就說,我最討厭這種賺人熱淚的小說了,除了看的過程要為主角們生氣、傷心、著急,看完了還要懸著心,久久無法平息導致睡不著覺,真的是虧大了。

收到書的當天晚上就看完了,一方面是文字順暢易讀,一方面則是劇情波折,讓人想知道事情發展究竟如何,因為透過近幾年新聞片段和記錄片的印象,知道作者寫的絕大部份是真實狀況,甚至現實比書裡描述的還不堪,所以那種無能為力的氣憤就更令人難受了。

故事從1960年說起,一直到2003告一個段落,這段期間或者更早以前,阿富汗總是在戰爭,一個接一個外族入侵,或者內部政權的爭奪,本來以為敵人走了,親人回家,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但往往那只是另一個戰爭的開端...由於911的關係,塔利班常常出現在國際新聞上,看著處處滿目瘡痍,殘磚斷瓦,除了灰幾乎沒有其他的色彩的土地,無法想像,他們怎麼能把自己的國家搞成這副德行。

書裡寫戰爭的殘酷、寫家庭的悲劇、寫國家的不幸、生存的不易,但著墨最多的是女性的艱辛和韌性,真的很不想稱讚這種女性的偉大和韌性,只是身處在這樣的時代中的不得不吧。

萊拉 - 女主角之一的父親曾說:在這個國家,女性一直過得很辛苦...
何止是辛苦,就像娜娜曾說的:「男人問罪的手指找到的永遠是女人,就像指南針的針永遠指向北方。」「女人只有一件事要學會,那就是:忍耐」
而男人,那種有一點點良心的男人,即使內疚,只要「關起門來,馬上搞定顧及顏面的條件。」其他的事仍留待女人自己去面對。

娜娜讓我想到紅樓夢裡的趙姨娘,為了抓住那一點點的安全感,不惜傷害身邊最愛的人,但最後受傷的總還是自己,而始作俑者,仍活得沒事人般逍遙自在。

對於他們社會歧視女生的種種不良風氣,實在讓人氣到不想說。

猶記得幾年前和同學以半戲謔和更多憤恨不平的口吻討論著,阿富汗的男人全都瘋了嗎,他們居然能頒布那樣一條規定:女人就醫時不能由男的醫生看診。而這件令人啼笑皆非的新聞背後有一個更荒謬的現實,那就是按照規定 - 女人是不能外出工作的,也就是說國內沒有女醫生這回事。

雖然說,只要活著就有希望,但日日夜夜生活在暴力、恐懼、死亡、飢餓的陰影下,看起來死是比活著還要輕鬆的一件事,雖然常嚷嚷著要笑看人生,但若連笑都笑不出來時,要如何笑看呢,不知道,我還是覺得那種生活無法想像,而且應該是做不到。雖然書裡頭當瑪黎安放下怨恨,全心的愛著艾吉沙,和萊拉相扶持,的確讓人為他開心,總算一生中有一點開心的事了。最後作者給了一個雖然不完美,但有好的開始的願景,雖然他們談論未來種種那樣的神采很讓人為他們祝福,但無法不替他們想著,往後會如何還不得而知呢。

「為什麼人類可以同時既鄙陋又美麗」偷書賊中死神說的話,用在這裡也恰恰適當。

曾經「為你,千千萬萬遍」讓人感動不已,我也承認 - 「追風箏的孩子」是一本很好看的小說,但對我而言就僅只是好看的小說,在看的當時實在無法氾濫出太多的感動,而「燦爛千陽」是從頭到尾揪著心看完的,讓人感觸良多的一本書。

※透露太多劇情的簡介,真的會大大影響看書時的心情,封底那個簡介,雖然只不小心瞄了三行,卻已得知大半的劇情發展,實在是一件很傷腦筋的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eimei 的頭像
    seimei

    任性逍遙

    seim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