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4a799718541b9.jpg 


相信一般人看到書名有「佛陀」這兩個字,除非原本就有一定的了解或有興趣想要了解,否則沒有敬而遠之就算不錯了,總會以為裡頭應該滿是教人要無欲無求,自我修行的宣揚佛法之書。

而若非最近幾年有機會到吳哥窟以及印度一遊,在參考這兩個國家旅遊資料的同時,接觸到印度教和佛教的種種,對他們有一些粗淺的認識,讓我變成「有興趣了解佛陀的人」,應該會直接忽視這本書吧,不過也因為有機會看完這本「凡人佛陀」。進而發現反而前言後記還比較像宣揚佛法(說教^^),文本內容除卻主角是佛陀外,根本是一本好看的小說。

本書共分三部份,第一部是從悉達多太子出生一直到他十九歲的成長過程,由於婆羅門的預言,使得淨飯王對太子保護至極,不讓他有一丁點機會接觸到生老病死(但又要訓練他的野心以繼承強勢的領導),但天命不可違,在養尊處優的環境下成長的悉達多,還是見識到了貧苦病痛的人們,再加上對淨飯王的訓練難以接受,以致於悉達多的心中產生了諸多疑惑。

第二部份則是悉達多二十九歲後離開王宮求道的過程(悉達多王子此時已取妻生子),這是一趟孤獨的修行之旅,化名為喬達摩的王子,侍奉過幾位老師,自己也勤勉不怠的修行,但不論如何的苦修,似乎都無法從生老病死中解脫。

在經歷過一次肉體幾乎無法負荷的苦修之後,喬達摩「頓悟」了,也成了開悟後的佛陀,這一部份描寫了著名的魔鬼引誘佛陀的故事和他回到皇宮與親人見面的情形,也把一些較富哲理的佛法以平常的對話表示,隨處可見如金剛經中「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智慧話語。


看完後覺得,說這是一本佛教的書其實是不適當的,因為佛陀身處的時代,是以階級分明的印度教為主(即使現在也是,目前印度有83%仍信奉印度教,只有不到1%是佛教,佛教在印度之外的各國反而較為盛行),看著佛陀如何從印度教嚴格的種姓制度中,開闢出另一條「道」路,實在是一趟精彩的路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eim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