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叭傳送著幽幽的小提琴聲,到廚房泡了杯不加糖但奶精多得要命的二合一即溶咖啡,算不算好喝我也不清楚,反正咖啡對我來說向來是嗅覺的享受多於味覺的一樣東西,但想要和優雅、恬淡這個詞扯上一點關係,似乎沒有比咖啡更適合的了。
在這個週末前的一個夜晚,時間可以奢侈的浪費,本來想到住家附近的誠品走走看看,但又想到難得閒適的一晚,獨自一人悠哉悠哉的渡過豈不愜意,於是興致勃勃的放音樂、泡咖啡、選書,既然是有氣質的夜,當然不適合唸卡夫卡這種會讓人無力的書,保羅。奧斯特的孤獨雖然很吸引人,但前一陣子從紐約到月宮的感受也夠了,今晚我更需要的是「美」。
而說到美,蔣勳老師的書似乎是首選,新書「只為一次無憾的春天」尚未收到,在幾本蔣老師的舊書中翻翻找找,瞥見一旁上星期看的敦煌文物展的DM,當下決定再來體驗一下「吳哥之美」。
相對於被搶掠得滿目瘡痍的中國敦煌,吳哥窟的完整性大概要好一點,一方面應該是石塊不容易搬走的特性的功勞吧,但聽說目前因有心人士「高價」的收購動作,使得當地的人不管是否違法會受重罰,總是選在夜深人靜無人顧及的時候,鐵絲一圈、摩托車一拉,一個頭、半個身就這麼到有錢人的閣樓、他國的美術館去了。但能責怪當地人嗎?他們肚子都顧不飽了,那能看到那堆石頭的價值,等到那一天看到它的價值了卻又太晚。
在書中蔣勳談到了他在法國居美博物館(guimet)看到吳哥雕像的心情,在燈光美氣氛佳的美術館看到的神佛微笑,和在叢林裡被風雨侵蝕、烈日炙烤的微笑,衪笑得一樣安謐,不同的是人,「西方人也許難以理解那樣不可思議的微笑裡充滿的悲憫之情罷。」 就像敦煌菩薩表現出佛國天界的無憂常樂,西方人又何嘗了解,為何慈眉善目的菩薩日常生活總是歌舞昇平、華麗歡樂。巧的是借展單位之一來自法國的正是「吉美博物館」(guimet) 想當年,法國人還真在亞洲「發現」了不少好東西呢!
一直想不通拿個頭帶隻手的回去供著有什麼意義,想留住美的話,把那些錢拿來當地維修,保持原始風貌不美得更完整?儘管隨著時間變遷美麗堅固如石亦會風化回歸塵土。
「斤斤計較藝術種種,其實看不到真正動心魄的美美,總是走向廢墟」就算成了廢墟,也是有廢墟的美。 這不是讀書心得,這只是我今晚的自言自語罷了。
07/29/2005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