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河流包容他們,依舊流呀流地。人間之河,人間深河的悲哀,我也在其中。」(p.279)

二年後重讀深河,仍舊被其內容深深感動著,但相較於第一次注意美津子追尋大津的過程和他們所討論關於宗教的對話內容,這次讓我思索良久的是三條夫婦這兩人。

到印度原是為了密月旅行的年輕夫妻,相對於書中其他人並沒有特別的物語介紹,大概是扮演沒有歷經人生風浪和困苦生活的幸福角色吧。

當作者第一次讓他們出聲,是一行人已抵達印度之後,當時三條先生義憤填膺的說著:「這個國家真是太離譜了。」「讓小孩乞討,大人們若無其事的看著」,他的妻子則受不了所有的落後、骯髒和不方便,「我不是說到歐洲旅行嗎?」三條先生的妻子抱怨著。

而之後這對寶貝夫妻每每提出讓人無言或者生氣的問題,跟一些不合體的言論,看在眼裡,其實並不覺得他們討厭,只是會感嘆,這樣的人在現在的社會上何其多,往往也是因為父母、電視媒體和社會價值觀共同培養出來的大多數人罷了,試問自己在某些方面又何嘗不是跟他們差不多呢?即使「懂事」一點盡量避免,在別人眼中,沒吃過苦的我們這一代,總是有很多我們覺得理所當然但別人卻受不了的言行舉止出現吧。

故事的尾聲,三條先生自己外出想拍攝一些挑戰禁忌的作品時,一下車,乞丐把他團團圍住時,表現出來的已沒有第一次見到他們時的憐憫和同情心,而是像罵狗一樣的大喊「滾」。這也是嗎?廉價的同情心,來得快去得不在乎。而為了拍照惹出麻煩,讓大津因此身受重傷,不知自己惹出多大麻煩的三條卻仍我行我素的過著他任性的生活,以自己的價值觀,看待別人的生活。

2006.03.19重讀深河

※其實有點介意之前同學轉述另一位同學的話,他覺得我從來不生氣,有點「太過完美」,是這樣嗎?或許我也是挺任性的,不讓別人的行為或言論來影響到我的心情,如果說那不是不生氣,而是不在乎,不知自己這樣的心態會不會太過份。

是「偽善」嗎?
不禁想到漫畫「魔法水果籃」的某些段落對話,我只是希望自己能發現在自己背上的梅干,自己肯定,不需經由別人。

********************************************************************

「若不喜歡神這個名稱,叫蕃茄或洋蔥都行。」

在大津的心中,神就是神,不管祂以何種形式存在,祂的愛是不分貧富、貴賤、種族甚至不同宗教的,就像印度的恆河,生者爭著要到河裡沐浴,以祈求來世的幸福,死者希望屍灰可以灑在恆河,使得靈魂得以在來世復活,這條河流包容了人世間的一切。在印度,將死之人總是往恆河邊的瓦拉那西城走,只要到達恆河,不管身份多麼低賤、高貴,都可以感受她母性的溫暖。

作者是天主教徒,可是他受了東方多神宗教的影響,對神的看法有異於西方世界,並不認為祂的愛是只給特定的人,甚至在東方所崇拜的一些神祈,就是神存在的證明,他的看法借由大津這個角色表現出來,大津因著他的觀念不同於西方長久以來神的形象,所以在成為神父的路上受到不少挫折,但他所做的事,卻更接近耶穌當年為眾人背負痛苦死亡。

書中講輪迴、講轉世是西方的小說鮮少提到的東西,尤其宗教(基督教)小說更是避之唯恐不及。小說講述多個人不同的故事,到印度的一趟旅行把他們兜在一起,而面對偉大的恆河,每個人似乎也隱約的在此找到自己尋找的答案出口。

(05/13/2004-第一次讀深河時寫的心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eim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